攀枝花市“互联网+交通”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发布时间:2015-09-11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攀枝花市“互联网+交通”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交通科技、信息化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交通运输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交通运输部在 “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强调:“十三五”时期,要走综合、智慧、平安、绿色的发展道路,以科技进步为引领,促进移动互联网和交通有效衔接,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提升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水平。
一、重要意义
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迅猛发展和整个社会运作效率的提高,政府机构和交通管理部门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诸如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加强对交通行业的监管、维护运输市场的秩序,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交通畅通,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公众的出行效率。但是,传统的管理手段与社会对行业管理的要求之间的差距愈来愈大,政府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就迫切需要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交通行业的规划、协调、管理、监督和服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社会公众对交通的需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求交通运输部门建立起足够满足社会公众出行要求的基础交通设施,更要求交通管理部门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为出行者提供必要有用的出行者信息,提高社会公众的出行效率和出行安全性,最大限度地缩短出行时间,提高交通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
为此,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采用“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在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加强交通信息化的建设。
二、我市信息化建设现状
“十二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初见成效,初步发挥了信息化引领和带动作用。虽然我市交通运输信息化网络建设起步较晚,但对业务支撑作用已逐步显现。一是市交通运输厅机关、局直属单位、各县区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等单位局域网已基本建成,并接入互联网。市交通运输局与省厅已通过专线方式连接,启动了远程视频会议。二是全省公路水路应急救助保障系统(一期)工程的实施,为我市初步开展行业监管、安全应急、公众服务、决策分析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三是交通信息服务逐步拓展,信息服务能力有所提高。开通了攀枝花市交通门户网站、96515交通服务热线等信息服务平台,开展网上政务信息、事务办理、公众交流和出行信息等服务,受到社会好评,多次获得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的好评。在市户网站建设的引领下,部分直属单位和县区交通运输局也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了服务。四是建成使用了OA办公自动化系统。利用OA办公系统的工作流引擎的定制,完成了公文的起草、流转、编辑、签发、登记、归档等操作,从而实现了全市交通运输办文的自动化。收文管理、发文管理和公文传输的协同运作,实现了公文的一体化、办公的无纸化。五是建成、投入使用了公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在现有汽车站智能化客运管理平台基础上,引导客运站开展了全市客运售票联网系统建设,实现了客运站互联网售票功能,方便了乘客购票,提升了公众出行服务能力。
我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底子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信息化发展水平仍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在日常监管、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安全应急等方面,不能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信息化基础网络和数据资源建设滞后。局机关与直属单位、各县区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目前仍未实现专线的互联互通,行业基础数据资源掌握仍不全面,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制约了行业信息化的发展。二是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交通信息资源共享交换难度大,地区和部门间的信息壁垒难以破除,同时现有信息资源缺乏整合,开发利用程度低,其价值难以充分体现,严重削弱了信息化应有效用。三是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低。系统建设以满足单一部门需求或局部业务需求为主,业务覆盖不全面,同时信息化应用尚处于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管理的阶段,信息化与业务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影响了信息化带动交通运输现代化综合效能的发挥。四是交通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弱。信息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不足,难以满足公众需求。五是信息化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在组织机构建设方面,我局和下属各单位均没有成立负责信息化建设的信息中心。目前均由办公室人员兼职负责信息化建设工作。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信息化认识与形势发展的要求尚有差距,在推进方式上采取被动适应的工作态度,使行业信息化进展缓慢,导致信息化发展不理想。二是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指导,在信息化的建设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发展重点等方面不清晰,各个业务应用之间的关系不明确,造成信息资源独立分散、资源重复建设、业务系统缺乏协同,制约了信息化整体效应的发挥。三是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不能支撑信息化的发展。四是信息化建设人才匮乏,人才总量不足,而既懂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严重缺乏,导致技术支撑保障缺乏。
三、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制定的一系列信息化发展规划为指南,将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集成运用于交通建设、交通管理、交通运输等各个方面,建立起先进的电子信息化系统,形成全方位、实时准确、安全高效的现代化交通服务体系。
围绕全省公路水路应急指挥与救助保障系统“二期”工程的实施,打造“智慧交通”,初步实现攀枝花市交通运输管理与服务的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其核心是要完成“326”工程,即:
?三个基础平台:通信网络平台、应急指挥管理平台、VPN行权执法监督管理平台。
?两个服务窗口:交通集群网站和交通呼叫中心。
?六个应用系统:公路水路应急指挥与救助保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APP移动办公系统、公路综合管理系统、运政综合管理系统和港航综合管理系统。
通过“326”工程的建设,在通信网络平台、应急指挥管理平台、VPN行权执法监督管理平台的支撑下,攀枝花市交通运输行业将形成一个覆盖全市的交通业务网。各种业务信息将为交通行业管理和各级交通应急指挥提供有效的手段以及可靠、准确的决策依据。同时,通过集群网站和呼叫中心向公众提供网上办事、投诉咨询、信息查阅等服务,使之成为一个联系交通部门和公众的纽带。
四、信息化建设具体计划
(一)12328呼叫中心
建设目标:提升“12328”窗口服务优势,提高服务形象与水平,通过统一的服务号码12328、服务方式和服务标准为用户提供一致高效的服务,让用户感受到一流的服务水平,提高用户满意度及认知度。
系统功能:12328电话为交通运输行业统一的社会公益性服务监督电话,主要功能包括交通运输行业服务监督、投诉举报、咨询服务等,业务领域主要覆盖道路运输、公路、水路等行业。
技术要求:系统提供完善的用户信息记录,当用户用登记的号码拨打电话时,服务人员在电脑屏幕上立刻就能看到该用户的信息和历史服务记录,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在电话转接时,用户信息仍然可以显示在二次服务的座席电脑上,用户无需将一个问题重复两遍。
系统内置知识库,提高服务人员的业务服务水平。知识库将记录各种用户的常见问题,当用户问到这些问题时,客服人员通过关键字搜索快速找到相应的解答。知识库的内容可以是资深服务人员撰写的常见问题参考答案,也可以是内部业务的参考资料。系统内置话术管理,统一服务人员对外话术,统一窗口服务用语。
电话与内部工单结合:电话受理直接与内部的业务工单系统对接结合,提高内部业务之间扭转的效率。
多种交流渠道交互:如当记录当前受理的业务后,可以立刻利用系统的短信功能与用户确认信息的准确性,减少出错几率。
为服务纠纷提供判断依据:通过录音和业务受理登记,详细记录用户的服务过程,为服务纠纷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
量化“12328”运维平台的运营数据:系统提供详细的用户、员工和服务过程的统计分析报表,为领导决策提供来自一线的数据,“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用户请求vs运营成本:对系统的繁忙程度进行分析,判断系统的中继线路和人员配比是否满足用户服务请求的需要。
外线呼入vs主动呼出配比:根据外线受理的时段高峰期特点,合理安排主动呼出工作,如用户回访、用户满意度调查等,最大化利用座席资源的工作配比。
优秀员工提拔:依据话务工作报表对运营中客服人员评定业绩,工作量及业务水平的量化评定有利于挖掘业务骨干,对员工进行综合业务水平的绩效考核。
夜班监控:根据系统呼叫量来判断是否需要夜班的服务人员,并对夜班工作量和工作效果进行监控。
值班坐席规划:
初期拟采用“1+4”规划设计,即:1个值班长+4个值班员的坐席规划,实行白天2人夜间1人的7x24轮班制度。
后期随着铁路、民航、邮政等行业的整合和业务量增加,将采用各部门派员的联合值守模式。
(二)公路水路应急指挥与救助保障系统“二期”工程
建设目标:一是继续加大对重点路段、桥梁、隧道、码头、客运站等基础监控设备的建设,使其视频监控范围科学、合理、全面。力争全市所有县区全部建设应急指挥中心。二是加大对我市现有视频监控的整合力度。在“二期”工程建设中拟整合全市公交车载视频监控、超限站点等视频监控。三是积极与市公安交管部门沟通,力争“二期”建设期间整合部分公安交管部门的监控,为后期全面的互联互通提供技术支持。四是争取配置一台中型卫星通讯车。根据“一期”经验,再结合攀枝花市山区的特殊地理位置,3G移动通讯在我市应急抢险过程中存在严重不足,急需中型卫星通讯平台以此弥补不足。五是运用多种高科技通讯手段,提高应急处置保障能力。
系统功能:系统的功能总体上需要体现“平战结合”的特点,日常情况下能够与各级交通管理部门,特别是基层交通管理部门的行业运行管理紧密结合,为其提供监测监控、统计分析等功能支撑;应急时则能够在“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总体原则下,满足各级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应急指挥处置的功能需求。
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根据交通运输突发事件按照其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特大事件(Ⅰ级)、重大事件(Ⅱ级)、较大事件(Ⅲ级)和一般事件(Ⅳ级)四个等级。根据规定,交通运输部负责Ⅰ级事件预警的启动和发布,省交通运输厅负责Ⅱ级事件预警的启动和发布。Ⅰ、Ⅱ级交通突发事件,在省交通运输厅领导下,由厅公路局、运管局、航务局、高管局等四大直属业务局组织实施应急预案;Ⅲ级公路交通突发事件预警的启动和预案实施,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市(州)交通主管部门负责;Ⅳ级公路交通突发事件预警的启动和预案实施,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区县交通主管部门负责。
技术要求:参照四川省公路水路交通应急指挥及抢险救助保障系统(一期)工程信息工程初步设计规范。
(三)交通系统网站集群
建设目标:交通运输门户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平台,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随着市级及直属单位和个县区交通运输网站的建设和应用,提高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加强了与公众的沟通和联系。但也存在建设不规范、监管不严、应用不高和信息孤岛现象,而建设网站集群将依据“统一规范,统一建设,分级管理,统一监管”要求以交通运输局门户网站作为中心主站,以直属单位和各县区交通运输局网站为支撑子站,形成主站与子站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应用分享,并实现了对下级政府网站、各部门网站实施有效的监管和考评。从而形成整体规划、统一设计、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它对于整合信息资源、服务资源和政务应用,消除“信息孤岛”、“应用孤岛”,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交通运输服务将发挥重要作用。
系统功能:遵照“政务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定位要求,一是解决目前交通运输系统网站五花八门、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下属各单位网站之间的差异。二是解决交通运输系统网站群体的建设结构过于松散,信息资源处于多元、异构、分散的情况,数据格式、技术实现和管理形式不统一,网站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形成了一个个孤立的“信息孤岛”,以至影响了市交通运输系统网站整体效能的发挥。三是解决管理的有效性。下属各单位自行建设,自我发展,各网站的建设模式和技术标准呈现多元异构状态,很多网站虽然由建设初期是采集信息的建设模式,改进为近几年的信息报送的建设模式,但并没有脱离“自我发展”的建设理念,各单位的门户网站只是名义上的主网站,交通运输系统各个单位的网站都是“自建自管”,各单位门户网站与市局网站互不相干。四是解决网站内容匮乏和更新维护难度大。这是目前交通运输系统网站都面临的问题,很多单位网站的内容是维护人员逐一去各部门搜寻,这样会出现内容缺失和更新慢的情况,而且工作繁琐,降低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组建站群 “一站式”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以交通运输公众信息网站群为平台,整合全市交通运输网站、公共服务系统资源,建设外网“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市局与直属单位和各县区交通运输局等部门二级网站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维护、数据共享,开发建设部分公共服务系统,实现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对外宣传、政务公开、在线互动、在线服务、在线交流和管理的统一窗口、统一平台。
统一的数据管理:分内网、外网建设数据管理体系,实现“内外网”平台数据的统一存储、统一备份,各系统各单位数据既能分单位自行管理,又能全市统一管理。
统一的信息管理:分内外网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分别实现内网办公平台和外网服务平台,全市信息的分级维护、授权管理、统一审核。内网政务办公平台能实现用户信息、业务系统运行信息、门户网站信息的统一管理,不同用户能依据组织机构权限管理属于自己的信息,下属各单位拥有自己机构内部独立的权限控制和信息管理功能。外网政务服务平台有统一的信息报送、发布、审核系统,按组织机构权限和分级授权进行信息发布。各独立的子站用独立的信息权限授权控制功能,分级负责子站信息的管理和维护。
统一的用户管理:分内外网建立统一的用户管理系统,对所有用户按组织架构层级进行授权,按角色和群组等进行用户管理。内网平台中按照单位组织机构管理用户,按组织机构职责进行授权;外网平台中,按子站的授权管理进行用户的分级管理,信息收集、审核和发布按职责范围进行授权控制。
技术要求:
网站群平台总体架构:以市交通运输局公众信息网站为平台,建设统一的站群管理系统,内容管理系统,基本应用系统。
建立网站群分布式网站构架:群系统必须支持分布式构架,统一调配又能够支持独立的管理维护和独立的服务器体系并兼顾政府的职能管理需求。实现网站群的集中管理、协同维护、分布式部署的统一。交通运输系统门户网站集中管理,各子网站在远程独立地维护各单位级的网站,并且拥有独立的域名。各单位网站的信息可以互相共享呈送,实现网站群体系内的数据协同维护。
建立公共资源配置与管理平台:建立交通运输系统公共资源配置与管理平台,实现对全市交通运输系统网站群及涉及的相关交互式应用系统的统一用户管理、统一资源管理、统一授权管理、统一配置管理、统一认证管理,为各类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公共资源访问接口,后台一体化管理、前端个性化处理,单点登录、全网通行。
建立交通运输系统信息共享及呈送体系:网站群应采取分布式构架,即系统程序和数据库可以安装在不同的服务器,主网站和子网站之间可以建立数据共享和数据呈送。
统一用户管理及权限分配:根据行政职能的划分,由系统管理人员管理和分配域管理员,域管理员管理其分配区域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网站管理权限。实现门户网站群权限的统一管理和统一分配。
建立网站群分布式网站构架:系统必须支持分布式构架,统一调配又能够支持独立的管理维护和独立的服务器体系并兼顾交通运输系统的职能管理需求。实现网站群的集中管理、协同维护、分布式部署的统一。交通运输系统门户网站集中管理,各子网站在远程独立地维护各部门级的网站,并且拥有独立的域名。下属各单位网站的信息可以互相共享呈送,实现网站群体系内的数据协同维护。
搜索检索平台:检索技术,实现信息站内搜索与站间搜索相结合,提供站内检索功能有机地整合网站群系统的信息资源。站间检索即在门户网站群间支持信息的全文检索。
(四)视频会议系统
建设目标:利用优质的光纤网络通讯技术,建设一个覆盖全市且相对独立、便于管理的视频会议专网,可面向省交通运输厅和各县区交通运输局提供具有高清分辨率的视频会议承载网络平台。
系统功能:该系统应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扩展性、标准化和可管理性的特点,能灵活地根据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等级并保证服务质量。实现部、省、市、县四级交通运输部门可跨越时间、空间阻隔,随时召开异地多方日常会议,缩短时间消耗,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减少差旅成本支出,打造沟通无障碍的工作空间。
技术要求:
多方音视频交互:采用先进的H.264视频压缩算法、完美的高清晰画质、多方音视频交互、多屏输出画面显示、云台遥控功能。
电子白板:可以在白板区域自由绘制、书写信息;支持多人同时操作;可方便灵活得使用荧光笔和激光笔等增强工具;支持对屏幕中的任意矩形区域进行截图,并将所抓的静态图片显示在一个新建的白板页上。
动态PPT:完美支持动态PPT的展示,还原高清晰,高保真动态画面和音频、视频效果。
文件共享:支持普通的文档共享和基于浏览器的文件共享;可将普通文档放到白板页上共享,供所有与会者观看,支持多人同时进行标注、勾画等操作;也可将IE支持的多种格式文件和音视频文件共享;支持同时共享多个文档。
协同浏览:可以使所有与会者在控制者的操作下,同步浏览网页;支持在网页上进行勾画,便于与会者讨论交流;支持同时打开多个网页。
媒体播放:可将本地多媒体文件作为虚拟设备源,把音视频内容播放给会议中的其他用户。
桌面共享:会议控制人可将桌面操作情况和应用操作步骤共享给全体与会者,便于协同工作和应用培训;通过切换操作权,用户可将自己桌面的操作权交由其他远程用户进行远程控制。
文件传输:会议过程中,可以方便地将某个文件实时传送给全体参会者或指定人;“文件传输管理”页面中,可以对本地用户上传与下载的文件进行管理;主席用户可以及时清除会议中的传输文件。
会议录制:可以随时对进行中的会议过程进行录制,存储于本地电脑中;操作者可将会议录像进行剪辑,上传到系统,将链接发布到自己的网站供访问者进行点播观看。
会议控制:管理员用户可以创建会议流程;通过申请为数据控制人后还可以控制会议流程;会议流程中,数据操作区中会显示相应添加的附件。
带宽适应:采用质量反馈、语音优先、丢包补偿、自动降帧等技术,即使在网络丢包严重的情况下,也能获得很高的质量。
服务器备份及扩展:服务器有相应的备份机制,可在一台不工作时另一台可用;同时在线用户可无限扩容满足大型应用的需要。
(五)APP移动办公系统
建设目标: 基于OA办公系统和VPN网络平台开发全市交通运输行业移动办公APP, 通过移动办公APP,还可以实现运政、路政等执法人员的移动执法,利用手机处理工作流程提升办公效率,从而实现高效的办公信息化管理。
系统功能:
实时数据同步:移动终端的数据和计算机桌面端的数据是同步的和实时的,使处于移动状态的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保持与PC端办公系统的无缝衔接。可实现手机端组织机构数据和单位实际数据同步,也可完成现场数据采集等工作。
手机OA门户:用户最新的待办工作、待阅信息、待办信息以及新闻公告等,实时推动至移动OA门户,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办公门户”。随时随地通过手机OA门户查阅单位最新的新闻和通知公告。
公文管理:在移动终端上实现和计算机桌面端相同的公文处理功能,比如新建公文、公文处理批复、公文流转、公文查阅和建立公文列表等,公文的状态与PC端保持同步,并可做留痕。
移动审批:需要审批的各类流程以短信、邮件的方式推送到移动终端,用户可以实时地查阅待审批流程或文件,审批信息实时反馈至PC端用户。
移动通信录:实时查看协同OA中通讯录信息,在线通讯录信息永远不丢失、实时更新。随时随地使用通讯录查询联系人。
会议管理:实时推送会议信息。可以在移动终端查阅由他人在PC端发起需要参与的会议信息,包括会议主题、参与人员、会议时间、会议地点等,也可以在移动终端发起一场会议。
GPS考勤:利用GPS实现对执法人员的考勤,主要是GPS签到。规范考勤管理。
技术要求:
系统开放标准:支持主流的第三方平台(CRM、ERP、OA等)对接,能集中集成管理单位网站、微博、微信等。
信息集中管理:移动客服通过移动终端便可统一接入联络中心系统,实现信息集中化管理。
移动工单管理:移动客服通过移动终端接入系统实时接收/处理12328呼叫中心的工单,实时办公提高办公效率。
信息实时监控: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可以查看实时统计报表,更加有效的实现了数据的监控。
系统功能:公路客运联网售票结算系统主要是负责公路交通客运站场和站务的管理,该系统由联网售票子系统、联网检票子系统、联网结算子系统、智能票价系统、自动广播子系统、多媒体查询子系统、行包货运快递子系统、业务包车子系统、统计报表决策分析子系统、GIS查询子系统等组成。
技术要求:
功能实用:实现客户内部信息共享,协同业务办理,业务涵盖面广。
通用性强:该系统面向交通业务,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
查询方便:对每一种信息,系统提供多个视图来表现,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查询,方便地对信息进行综合和分析。
运行可靠:运用大型数据库的事物处理机制,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从而使系统运行安全可靠。
标准规范:系统的开发严格遵守《道路运政信息系统信息指标体系与编码规则》。
无缝连接:与办公自动化的无缝连接,保证了数据信息传递的时效性。
自动处理能力强:系统能自动处理各种报表,并且能自动分类汇总各项信息、自动生成数据序列,能自动统计、汇总,打印出运输企业所需要的各种报表及曲线等分析图表。
采用图形用户界面:所有模块采用图形系统,各种信息清楚明了的显示在用户界面,操作简单方便,易学易用。
系统安全性高:要对系统数据库重要数据加密,且能自动监督每一笔业务,对每天的业务进行审计、核算,并设有自动报警系统。
五、交通信息化建设进度及费用
(一)攀枝花市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进度
交通信息化建设以总体框架为基础,按照总体建设目标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实施。具体建设进度下:
项目名称 开始时间-完成时间
近期(2015年-2017年)
交通呼叫中心 2015年-2016年
应急指挥系统(二期) 2015年-2017年
电视电话会议系统 2015年-2016年
通信网络平台 2015年-2016年
VPN行权执法监督管理平台 2015年-2016年
APP移动办公系统 2015年-2017年
交通系统网站集群 2015年-2017年
远期(2018-2020)
运政业务管理系统 2018年-2019年
公路业务管理系统 2019年-2020年
港航业务管理系统 2019年-2020年
系统进一步完善,补充 2020年-2020年
(二)建设总投资估算
攀枝花市交通信息化建设是我市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至2020年,需要投入信息化项目建设资金0.895亿人民币,同时,考虑到规划中信息化建设内容可能有所遗漏以及实施时发生变更等因素,约需不可预见费1000万元。为了保证系统正常工作,保证建成的项目不会在短时间内落伍,在项目完工后,要对系统及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并不断地对系统进行升级、更新,估计每年的维护费用需150万。具体各个系统的开发费见下:
项目名称 费用(万元)
近期(2014年-2017年)
交通呼叫中心 50
应急指挥系统(二期) 6000
电视电话会议系统 80
通信网络平台 80
VPN行权执法监督管理平台 20
APP移动办公系统 300
交通系统网站集群 50
远期(2017-2020)
运政业务管理系统 100
公路业务管理系统 100
港航业务管理系统 100
维护费用 150万/年X6年=900
不可预见费 1000
合计 8780
六、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及标准
交通信息化建设是涉及到交通行业主管部门、交通企业、社会公众的系统工程,也是具有开创性的复杂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为了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必须在组织、资金、人才、技术、安全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一)组织保障
攀枝花市交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需要交通行业各部门积极参与,多方面的组织协调,以保障交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由局领导和各直属单位领导组成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将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和决策作用,根据交通发展情况,研究制定行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和行业信息化规划。应成立由局有关科室、指挥中心、各直属单位、公路、水路业务管理专家、信息技术专家组成的信息化工作小组,为交通行业信息化发展提出建议,负责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各级领导要充分重视交通信息化工作,成立相应的机构,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有力地保障。
同时,在项目建设完成后,也应由专门组织按照项目验收制度对信息化成果进行验收。要形成信息化成果及应用考核制度,加强对信息化项目的监管,以促进今后的信息化建设。
(二)资金保障
交通信息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向高新领域的延伸,对交通建设管理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应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到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进行统筹规划,建立起稳定、畅通的资金来源渠道,确保交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需求。在积极争取省厅和市政府信息化建设资金的同时,通过自筹、采取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地筹措资金,缓解信息化建设资金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使信息化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人才保障
随着交通的进一步发展,未来我市的交通运输将会发生重大变化,而与之相应的是对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需求的大大增加,为此应加强与高校及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组织人员学习培训,走出去,请进来,以高素质的交通信息化人才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应建立一支技术水平高,业务素质好,能承担交通信息化建设运行、维护的专业技术队伍;既要重视对现有交通运输系统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养既懂交通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人才;又要有计划地引进一批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专门人才,充实交通信息化技术力量。
要切实加强对交通运输系统广大基层管理人员和职工的信息化普及教育工作,这是信息化建设、应用必不可少的条件。对交通系统从业人员的培训不仅仅是计算机、通信、网络等IT方面的技术培训,更为重要的是信息化理念的培训。要通过各方面的培训,使交通运输系统的从业人员从思想上和意识上深深地打上“信息化”的烙印。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通行业从被动地接受信息化变为主动迎接信息化。
(四)技术保障
信息化建设所涉及的技术都是高科技,必须注重技术的保障。在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期,要加强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对于即将使用的技术方案要多方比较,保障所选择的技术实用、可靠,同时要避免在短时间内落伍。在信息化建设期,应选择有经验、技术强、服务好的IT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充分利用专业IT公司的项目实施管理经验和综合技术能力,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对于已建成的信息化系统,要有专门的信息化技术人才对系统(包括软件和硬件)进行日常维护,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安全保障
在基础平台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确保我市交通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从安全制度和组织、环境安全、系统安全三个方面出发,采取一系列措施,构建一个安全防御体系。
其中,信息安全是尤其要值得注意的方面,应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在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的同时,重点保障基础网络和重要系统的安全。要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建立信息安全的有效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以防止信息的外泄、信息被恶意篡改和信息的丢失。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了保障整个系统的顺利运行,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制度和一个严密的安全组织是十分必要的。
(六)组织保障
要落实信息化建设的责任主体机构,明确职责。向市编办争取编制,成立交通信息(指挥)中心。向市财政和省厅争取经费,确保信息中心建成投运,基本实现视频监控、道路运输定位、智能调度、公共信息服务等功能。
攀枝花市交通信息(指挥)中心成立后,要实行四班三运转、24小时值守机制。明确交通信息(指挥)中心负责全市交通运输系统电子信息网络、自动化网络的建设和维护;全市公路治超站点、重点桥梁、车站码头等交通枢纽的实时视频监控管理;对交通战备、大件运输、防洪抢险等交通突发事件各类基础信息的收集和协调指挥服务等职能。同时,要制定《交通信息(指挥)中心管理制度》、《交通网络舆情宣传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和集中监控事件处理工作流程,保证交通信息(指挥)中心的高效有序运转。
为满足专业化业务需求,要引进几名自动化专业人才,充实专业技术队伍,并建立健全中心常态化学习机制,定期开展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核心设备的性能及操作、相关业务处理流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等培训,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外出考察学习,保持交通信息(指挥)中心团队高水准的专业和业务水平。
(七)信息化建设的标准
交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因而制定并遵循统一、科学的标准和规范,对系统的互联、数据的共享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交通信息化建设时,不但要遵循相关的国际和国内标准,还要遵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和攀枝花市政府制订的各种相关规范;既要遵循网络标准、应用系统标准和安全标准等技术标准,又要遵从网络运行管理标准、应用系统运行管理标准、操作规则、工程管理和质量管理标准等管理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信息系统建设的顺利、运行的正常,才能保证建成的信息系统稳定可靠,具有较强的可用性、开放性和扩展性,才能实现各信息系统有机的统一,并与省交通运输厅、市政府及其他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极大地发挥信息化的整体效益。
2015年2月2日